•  

“造作”品牌店

日期:2016/7/18 13:38:00来源:普象工业设计小站点击次数:107693

中国的家具设计曾在明代达到巅峰,也曾被诸如Hans Wegner这样的大师作为灵感的源泉。而当下我们既困扰于山寨横行的家居市场,又厌倦了挂有明确标签的家具风格,特别是一提及中国的原创家具品牌,始终脱离不了中式风的标签。而2014年9月中国原创品牌“造作”的出现,似乎改变了这一现状,为那些有着独特品味的新置业人群,提供了更多勾画理想空间的可能性。

锤子科技的CEO罗永浩,曾特意用长微博,在“绝无相关利益”之下推荐了这个叫“造作”的品牌——“这是迄今为止,我觉得最有希望成事儿的中国家居设计品牌”。

造作开创了“用户+设计师+制造”模式,以互联网的理念、技术和体验为连接,去掉一切供应链和中间渠道的冗余和成本,和国内外优秀设计师合作,为每个人带来高性价比的家具产品。

如今它又为了与用户进行最有效的沟通,在北京综合性商场颐堤港设立起了线下体验店,让用户可以和产品进行近距离的接触。这里并不是传统家具店铺的翻新,而是实实在在的中国创造。

没有花哨的布置,也没有杂乱的事物干扰视线,有的只是简洁却充满无限可能的橱窗。透过纵横交错的方格,便是色彩丰富而多样的产品。简约却不简单,你应该没见过哪家店铺,会正大光明地将它们的产品挂立在墙面上。但“造作”就做了。

在这里,你能看到挂到墙上的椅子、架在半空的沙发、线条流畅的桌几柜架,还有童趣满满的家居摆饰。从大件到小物,空间中每一个元素的精致,将每一处细节都打磨得尽善尽美。

整个空间是由曾设计过上百件家具的工业设计师Luca Nichetto“量身打造”的。他为“造作”锁定了三个词:摩登、简约、情景化。

在垂直的墙面上,重复展现着同一系列,不同颜色的产品。彩色座椅成组排列在一起,大型的几柜高悬在脑袋上方。横向,是式样的变化;纵向,是色泽的对比。让我们得以近距离地欣赏或审视这些产品。

为了让用户拥有更好的体验,Luca还设计了 “百变橱窗”,这些40cm*40cm的单元格子尺寸,能够根据产品的大小变化组合,变成80cm*80cm 、120cm*120cm等不同的排列。变幻让每一件家居和家具,都具备了无限可能。

这样的空间设计,让产品的每一个细节都暴露在你的灼灼目光之下,每一截线条,每一个转角的处理,每一个螺丝钉的安装方式,都无处遁藏。优与劣,当下即有自断。

若你问“造作”怎敢如此大胆?那自然是它在产品的质量、细节、工艺上有绝对过硬的完美表现,让立体式展现有了可能。

若你疑惑,为何这里没有一个成形的家居场景来将产品融入进去?对此,“造作”回答是,一切都只是为了更好的体验。

只有当一个物品,以“素颜”呈现在你的面前时,你才能清楚地看见它的本质模样。事物若融入景象,就很难再将它还原回纯粹的面貌,也不易再捕捉到头脑中那一闪而过的组合灵感。

在靠近产品的“素颜”后,你会发现尽管它的线条简洁,却从未让人心生“冷”意。而“造作”的这些产品,总是在力求视觉干净的同时,尽可能赋予它们适度圆润的形态,同线条相配合。

来自瑞典设计师Jonas Wagell的作品云团沙发,就把这种温和感和简约感结合在一起。它仍旧可以保持低调和极简,却没有了“性冷淡”的那种疏离。

美国工业设计界的巨星Karim rashid曾说,并不是公众往设计师身上贴了个标签,设计师就能轻松地躲在标签后面做雷同的创作,更何况优秀的设计师往往会同时涉猎不同领域的多个项目。因此,时刻保持自我风格才是最难能可贵的。

品牌亦是如此。“造作”从不刻意为产品贴上不同的风格标签。什么洛可可式、乡村田园式、波西米亚式等等,这些简单粗暴的分类,只会让家具同空间的关系受到更多的束缚。家具的组合,还是依照用户自身的感受来决定,才更加适宜。

“造作”从不单以形式去断定好坏,也从不刻意追求所谓的时尚,功能性和实用性才是更需要注重的方向。毕竟“住”,更多是要求感官及知觉上的舒适。

虽然很“现代”,却不冰冷,它有着37℃的恒温,通常会选用鲜艳的色彩,它们更热情,更具能量。因为长期处于都市生活压力中的人们,都需要一个能够获得正能量的家居空间。

这些颜色的选取不只是单纯地对着电脑输入的一串色号。为了更好的打造熟悉的空间,“造作”使用了来自北欧的NCS色彩体系,通过取色笔“猎取”生活周遭的自然之色。比如老胡同里的红墙,比如菜市场的瓜果,都可以变成家具的色彩,给你亲切感。

一件“造作”的产品的诞生,其过程并不容易。首先,它要经过国内inhouse团队,和国外团队的精心对比和考量。国际设计团队来自27个国家,共82人,加上inhouse团队约20人,也是一个严谨的百人军团。然而最初,这些国外设计工作室是不愿同中国公司合作的。

“我们害怕与中国公司合作,因为他们热衷于抄袭,热衷于差不多的东西,他们没有勇气。”

在“造作”创始人舒为同这些团队谈过后,他们便改变了想法。他们开始相信,也许中国终于要出现一个独立而又认真做事的家居品牌了。

而有趣的是,“造作”从未刻意按照国籍去挑选设计师,但在最后统计中,总是欧洲和日本的设计师要更多一些。

世界可以为中国设计,国货可以品貌双全;设计不再是国家复制,而是自我表达自由无界;生产不再是制造,而是全局着眼究极细节的造物;大师不再是杂志封面,是着手开干创造优美日常。也希望中国有更多的原创好品牌出现。

责任编辑:水晶 作者:佚名

新闻关键字

家居市场 造作 家居品牌